浙传新闻

2025年浙江省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指委会议暨高校新闻传播学科院长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5-06-30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近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承办,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协办的2025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暨浙江省高校新闻传播学科院长论坛在宁波市举行。

来自省内25所高校的浙江省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相关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学科专业负责人等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分享新闻传播教育经验。开幕式由浙江省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欣教授负责人主持。

开幕式上,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徐立清,浙江省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韦路教授分别致辞。

徐立清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浙江万里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成果。他强调,此次会议围绕人工智能教学场景建设展开研讨,期望进一步探索前沿技术与新闻传播核心领域的融合路径,推动学科发展与一流专业建设。

韦路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强省建设”这一大会主题,提出了浙江省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目标、定位和路径。他指出,要打造与浙江综合实力相匹配的新闻传播教育高地,形成“浙江特色、浙江风格、浙江气派”。要充分发挥浙江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迭代和人才聚集等方面的优势,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内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智能教育生态建构、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和多元评价体系建构等六个方面发力,提升浙江省新闻传播教育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为教育强省和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举行了“浙江省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智能传播微专业联盟启动仪式”和“浙江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考试评价改革启动仪式”。

开幕式后,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黄朝钦教授主持大会的主旨发言,来自8所高校的新闻教育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多个关键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李文冰教授结合学校探索,围绕使命、挑战、探索、畅想四个关键词,全面分析人工智能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探讨教育体系再造路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王哲平教授指出AI 重塑世界的多种现象,提出聚焦数据、算法、科学及人文四大素养,强调应通过多维度目标升维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教授剖析了人机传播中工程社会性对交往秩序和知识制度的重塑与冲击,警示其对有机社会的潜在威胁。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教授结合虚假新闻、算法歧视等实际案例,阐述AI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的伦理风险,并提出实现智能技术应用与伦理规范平衡的策略。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李骏教授从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带来的挑战、应对之策等三方面,探讨了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分享了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卓越传媒人才计划等培养经验,强调依托科研项目打造实践平台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院长何海翔教授以数字胜任力为核心,提出基于能力本位的OBE培养模式和“四学三化”协同育人机制。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闻学峰教授针对市场需求,指出以智能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21日下午大会还举办了两场不同主题的分论坛。其中,“拥抱人工智能: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创新与坚守”分论坛由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志强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教育核心议题,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展开研讨,就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

“浙江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考试评价改革研讨”分论坛由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博副教授主持。会上,各高校新闻传播学者结合院校特色,围绕统一教材、优化考试形式与时间、加强过程性评价等问题展开讨论,为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供思路。

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为浙江省内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对推动全省新闻传播教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会各方表示,将携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校际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作用,持续为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共同打造具有浙江特色、全国领先的新闻传播教育高地,切实肩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